消泡剂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消泡剂的类型分为油性和水性,不同的行业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泡剂。造纸消泡剂可以有效控制纸浆、泡沫漫溢和提高抄纸质量。泛应用于造纸抄造系统消泡,亦可用于造纸污水处理、防冻液、蒸馏系统消泡。
一、长效性
1、消泡剂被表面活性剂增容,例如消泡剂在刚开始的时候效果比较好,但是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在效果上会大打折扣。
2、消泡剂主剂能被胶粒树脂吸收。
消泡剂的适用PH范围:消泡剂在强酸、强碱的环境中使用要求比较严格,这时则需要向消泡剂的生产厂家说明载体环境。
二、上机适用性
1、消泡剂使用的温度。温度变化会导致消泡剂表面活性剂的稳泡及消泡效果的变化。
2、客户习惯。
消泡剂在生产出来的时候,进行厂内内测都是过关的,但是往往有客户抱怨使用的效果差。直到到达客户使用现场查看之后才得出结论,由于客户在使用的时候稀释过多,在相同稀释程度下,乳化剂和润湿剂的稳泡下降与消泡剂的消泡能力下降是不一致的。不停的稀释以至于趋向产生越多的气泡。
在制浆造纸工业(简称造纸工业)中,泡沫处理是生产中的棘手问题。
1发泡原因
当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液体或黏度较大的液体受到搅动时,常常会产生大量不易消失的泡沫。这些泡沫较为稳定不易消失的原因如下:
1.1膜弹性
液膜在一般的稀化过程中抗拒局部稀薄化的能力为膜弹性。当液膜有一稀薄点时,此点即是可能的部位。
但当这一点再进一步被拉伸时,则在此部位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会更加减少,而使其表面张力增大结果造成力的不平衡,牵拉周围的表面向稀薄点移动以平衡表面张力。表面层的移动会一起拉动下层的液体,这样就防止了初期弱点的进一步稀薄,及进而引起的泡沫。
这种作用也可称为“自我痊愈效应”。当然平衡表面张力时,也可能是主体液中的分子移出来而不必由邻近的表面移动分子。
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的话,就不会有回复稀薄部位的活动,也无法防止进一步的稀化,从而导致泡沫。不过,大多数发泡表面活性剂分子从主体到表面的移动速度相当慢所以自我痊愈效应是主要的。
消泡作用分“抑泡”、“破泡”两种形式,但统称为消泡剂。当体系加入消泡剂后,其分子杂乱无章地广布于液体表面,抑制形成弹性膜,即终止泡沫的产生。当体系大量产生泡沫后,加人消泡剂,其分子立即散布于泡沫表面,快速铺展,形成很薄的双膜层,进一步扩散、渗透,层状,从而取代原泡膜薄壁。由于其表面张力低,便流向产生泡沫的高表面张力的液体,这样低表面张力的消泡剂分子在气液界面间不断扩散、渗透,使其膜壁迅速变薄,泡沫同时又受到周围表面张力大的膜层强力牵引,这样,致使泡沫周围应力失衡,从而导致其“破泡”。不溶于体系的消泡剂分子,再重新进入另一个泡沫膜的表面,如此重复,所有泡沫,全部覆灭。
姓名: | 汪工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8938231365 |
业务 QQ: | 896168424 |
公司地址: | 东莞市中堂镇吴家涌村北王公路39号东侧 |
电话: | 0769-88118030 |
传真: | 0769-88118030 |